岁月悠悠说鰼国
“鰼”,从遥远的“鰼魚”、“鰼人”、“鰼国”、 “鰼部”、“鰼水县”一路走来,距今已有约5000年漫长岁月。当几乎同时代诞生的巴、蜀、郪、僰、鳖、牂牁、毋敛、漏卧、莫、同竝、夜郎等这些邦名、国号、族称的历史记忆已经渐渐淡去,或是远远消逝时,“鰼(習、习)”这一独具魅力和生命力的字符、名称、图腾还历代沿袭、扎根于今天的习水大地,并始终忠实、忠诚、忠贞、忠厚地守护、庇佑和伴随着习水这方神秘、神奇、神气、神情圣土及生活在这方圣土上的坚强、坚韧、坚实、坚贞民族,平安地、平顺地、平稳地、平实地跨越远古、部族、方国、郡县等不同历史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部落鰼国,就是习水历史长河中最为辉煌、灿烂、风光、荣耀和卓立的篇章之一。
鰼人诞生。 据考古推断,习水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的鰼国是由鰼人部落联盟创建的。鰼人部落联盟是世世代代生活在今习水及毗邻桐梓、仁怀、古蔺、赤水等边缘地区的原始土著民族。他们是生活在距今习水县桃林乡东部边缘约3000米远的桐梓县九坝乡白盐井村柴山岗南麓岩灰洞约20万年前旧石器时期“桐梓人”,生活在今习水县双龙乡双龙村洞坪组约1万年前旧石器时期“打油洞人,生活在今习水县东皇镇白泥村约1万年前旧石器时期“渔溪洞人”,以及生活在今习水县土城镇约7000多年前新石器时期“土城人”等原始先民的后裔。
据有关专家考证,早在约5000年前的唐尧、虞舜时期,位于今云、贵、川、渝等广大西南地区,已经发展到了原始社会后期的渔互部落时代。渔互部落时代的原始先民们,其生存食物已由过去主要依赖果实採摘和猎物捕获为主,转变为主要依赖魚鳖捕捞和蚌蛤捡拾为主。生活在今西南地区庞大原始社会后期渔互部落体系中,有一支渔互部落支系族群世世代代生活在今赤水河、习水河与桐梓河的广大流域地区。生活在这一地区的早期原始先民对他们生活境域河流中的一种独有魚种产生了原始泛灵崇拜。他们将这独有魚种称之为“鰼魚”。 从此,今习水以及毗邻地区境域的原始先民们世世代代将“鰼魚”奉为上敬天神,下镇邪怪,中兴族人的神圣灵物和崇拜图腾。“鰼魚”融入到习水以及毗邻地区境域早期先民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将产有“鰼魚”的河流称之为“鰼水”。自然而然,生活在“鰼水”流域的早期原始先民后来已就成为了“鰼人”。
鰼国兴起。据《贵州古代史》及《中华民族大家庭知识读本系列丛书•仡佬族》等权威书籍记载,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今习水境域的原始“鰼人”先民,在公元前11世的西周时期,已经发展到鰼人部落的高级阶段。公元前770至475年的春秋时期,是华夏大地周王朝衰落,贵族兴起,诸侯纷争,邦囯林立,战乱频繁,纲纪废弛的动乱时期。在春秋时期这个大的历史动乱环境影响下, 鰼人部落在中原化外的长江以南,娄山以北的今习水以及毗邻桐梓、仁怀、古蔺、赤水等边缘地区建立起了一个部落联盟方国——鰼国。鰼国与北面先后建立起来的巴国、蜀国、郪国,西面先后建立起来的僰国,南面先后建立起来的鳖国、牂牁等大小方国在较长一段时期,各立君长,各据疆界,各崇图腾,各拥武装。方国与方国之间人员往来,方物互换,文化交融,和谐相处。由于鰼国水通长江,陆连巴蜀,受其较为先进、发达的经济、社会及文化等方面辐射影响, 鰼国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多领域要领先于南部其他大小方国。
春秋末年,牂牁国衰落,牂牁江上游(今北盘江)另一支濮人部落迅速兴起,这支迅速兴起的濮人部落占领了牂牁国北部的直属领土,仍以夜郎邑为政治中心,定国号为夜郎。为便于监视,夜郎国将原牂牁国君及其族人迁往夜郎邑东面小邑(今贵州福泉市),改国号且兰。随后, 新兴起的夜郎国君长迅猛扩张其势力范围, 东南降服毋敛国(今独山、荔波),西南降服漏卧国,西边征服了莫国(今威宁南部)与同竝国(今云南、广西小部分地方)等小方国,北面越过延江(今乌江)北岸,征服了鳖国(绥阳、遵义、桐梓)、鳛国(今习水及赤水、仁怀部分方)、蜀国东南的僰国(今四川宜宾市一带)。继而还占领了巴国南境(今正安、德江)。唯独东边的黔中郡属楚(包括贵州地的小部分),夜郎君长不敢南犯。这样变形成了战国时期占今贵州土地约四分之三,云南土地约四分之一,广西西南,广东、四川的一小部分地方的战国时期大夜郎国。这时的鳖国、鰼国等部落方国成为大夜郎国势力控制区范围的诸国,服从于大夜郎国的统驭。
展开全文
楚倾襄王时(公元前318年至296年),派庄蹻率军西征,夜郎王迎降。后庄蹻在滇为王,分派部将岀镇各地,包括鰼国在内的夜郎诸国都在他的控制之下,变为半独立状态,延续至秦统一中国才起变化。
鰼国归夏。早在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前的战国时期 ,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惠王遣张仪、司马措等率师从石牛道伐蜀,蜀国灭亡。同年,秦移师攻巴,俘巴王,巴国灭亡。公元前314年,秦置巴郡,郡治江州(今重庆)。秦封蜀王子通为蜀侯。公元前285年,秦昭王改蜀国为蜀郡。公元前210年, 秦朝为了实现征服西南夜郎、且兰、南越、滇国等众多夷邦方国, 扩大疆域、威服四海、统一天下的宏伟目标, 先后在巴郡和蜀郡及夜郎境域推行郡县制。秦朝先后在巴郡、蜀郡及夜郎境域设有江阳(今泸州、纳溪、叙永、古蔺等地区)、符县(今合江、赤水、习水等地区)、江州县(今重庆、江津、綦江、南川等地区)、鄨县(今遵义、绥阳、桐梓等地区)、夜郎(今石阡以东地区)、且兰(今福泉、黄平、贵定一带)、僰道(今宜宾、长宁、江安、兴文等地区)等县。原处于滇王庄蹻控制之下,并位于巴郡、蜀郡边徼地带的半独立鰼国疆域归并到秦朝巴郡符县管辖。
秦时,统治者对待原部落鰼国这类边远蛮荒地区,仍保留着部落、氏族组织,县吏通过部落、氏族组织的“渠帅”治事。由于从秦统一(公元前221年)到汉朝建立(公元前206年),才有15年时间,原有部落方国君长,趁秦末大乱及秦国败灭之机,死灰复燃,许多原有部落方国君长又各据旧境自立,恢复旧有称号。
西汉早期,中央朝廷与诸候之间矛盾重重,西汉政府无暇顾及西南, 放弃了今滇、黔之地的统治,并下令关掉蜀地故徼,放弃了秦在原大夜郎国等边远夷地的统治。时,包括今习水境域在内的原大夜郎国地区又恢复了秦前的夜郎统治,独立于汉之外。
秦在夜郎境域郡县的设置及“五尺道”的修筑,特别是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 汉武帝派遣中郎将唐蒙带领军士千人及民夫万人从巴符关(今合江)入,途经恢复了秦前的夜郎统治地区的今习水土城、东皇、温水等地,前往夜郎国都邑拜会了夜郎王多同,成功说其归汉并置犍为郡后,部分中原移民及大量巴蜀民伕等进入到夜郎境域。这些进入夜郎境域的中原移民及大量巴蜀民伕带来了许多他们当时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生活资料及思想文化观念,有力地推进了包括原有鰼国疆域在内的广大夜郎地区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纵观华夏历史,在战国之前,今中国国内的方国,其变化规律是由多而少,由万国而千国,由千国而百国,由百国而七国。由小国而大国。由几十里之国而兼并成千里之国。鰼国是我囯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化外蛮荒地区众多部落联盟方国中的一个,其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将光耀千秋,名传万代。
来源:中共习水县委宣传部 曲华(曲华,祖籍河南南阳,习水生长,早前曾从事国企及行政管理工作,偏好习水地方历史文化学习研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