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10.14(星期日)14:00~16:00
地点:岩土中心607会议室
报告一: 主讲人:汪雷
题目:不同倾角贯穿裂隙岩体峰后特性试验研究
内容简介:天然岩体本身就含多组不规则裂隙,工程中洞室开挖后,其周边通常会产生许多贯穿裂隙,贯穿裂隙的存在,不仅使围岩的各向异性十分显著,同时造成了围岩的不连续性,使围岩的强度降低,变形破坏更加复杂,直接影响洞室围岩的稳定。研究思路从完整岩石→贯穿单裂隙岩体→多组贯穿裂隙岩体,从单轴压缩→准三轴试验→真三轴压缩试验→大型模型试验的顺序开展进行分析。
本次报告主要介绍含单条不同倾角贯穿裂隙岩体和多组贯穿裂隙岩体的破坏方式数学模型的建立,以及含不同倾角贯穿裂隙岩体的单轴压缩试验和准三轴试验的进展情况,将室内试验结果与数学模型进行对比验证。分析贯穿裂隙倾角对岩体峰后破坏方式的影响,贯穿裂隙倾角与峰后视泊松比参数之间的关系,不同围压对不同裂隙倾角岩体破坏的影响。
报告二: 主讲人:朱明听
题目: 数值仿真基本原理及COMSOL多物理场耦合软件在裂隙岩体注浆方面的应用
内容简介:在模拟裂隙岩体时变性浆液扩散规律时,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浆液界面追踪是其中必须要解决的难题,对于浆液浆液界面跟踪技术,comsol 有水平集与相场集(流动体积法)两种方法,水平集方法和流动体积法之间的最主要差异是后者使用非连续函数(一相为0,另一相为1),而水平集方法则采用平滑函数的等值线来描述界面。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VOF因为值不连续,所以在计算界面的位置和平均曲率(确定表面张力)时精度较低。其优点在于每种流体的质量完全守恒。另一方面,水平集方法使用平滑函数,则可能得到更好的精度;第二,浆液的粘度时变性定义问题,利用comsol 的开放性,对需要模拟的模型定义粘度场,但是定义年度长对于浆液扩散范围不可预知或者模型复杂的条件适应性较差。通过案例分析水泥?水玻璃浆液与高聚物改性水泥水玻璃浆液在裂隙岩体的扩散运移及压力场时空演化规律以及粘度时变性浆液的粘度赋值问题,揭示出考虑浆液时变性与不考虑浆液时变性的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