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汉鹏,男,山东济南人,1978年7月生,博士(后)、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岩土工程物理模拟试验技术与系统装备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深部岩体破坏机理及控制方法、岩土工程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先后承担和主持国家重大仪器设备专项子课题1项、国家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1项和山东省、安徽省博士后基金项目各1项,并作为学术骨干主要参与完成了国家973 计划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课题。先后承担和主持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近20项,首次在千米深井观测到围岩分区破裂化现象并在分析其发生机理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深部分区破裂围岩的控制方法;主持完成了二十余台大型岩土工程物理模型试验系统的研发工作,研发了不同功能的模拟试验系统并实现了产业化,合同金额五千余万元,为新疆马兰基地、武汉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中科院武汉岩土所、淮南矿业集团、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山东科技大学、中国钢铁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安徽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福建交通学院等十余家国内科研院所研制的试验系统应用于国家重大工程,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励4项,其中获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排名第二),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三);以前两位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8项,并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论文50 余篇,其中SCI、EI 收录近40篇,一篇论文入选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期刊顶尖论文平台,另一篇论文获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创刊30 周年青年优秀论文奖。
为城市地下空间专业开设《有限元原理》、《有限元程序设计及应用》和《有限元基本原理与软件应用》;为岩土工程硕士、博士研究生开设《岩土工程应用软件介绍》和《有限元原理与编程》,指导的毕业设计2人次获得山东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研究领域:
1. 岩土及地下工程物理模拟系统研发
2. 含瓦斯煤物理力学特性及致突机理
3. 煤与瓦斯突出激发条件及临突预警
4. 岩土工程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
5. 深部围岩破坏失稳机理与控制方法
学术兼职和社会兼职:
1. 国际与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
2.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与地下空间分会理事
3.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深部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分会理事
4. 中国力学学会会员
5.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隧道工程》等学术期刊审稿人
科研成果及学术贡献:
1)“深部洞室围岩分区破裂分析方法与控制关键技术”荣获2013年度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排名第2
2)“淮南矿区深部巷道围岩破坏机理及支护方法研究”荣获2012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3
3)“新型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相似材料的研制”2012年荣获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创刊30周年青年优秀学术论文,排名1
4)“软岩地下工程长期变形破坏机理及支护技术研究”荣获2010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13
5)“洞室群稳定性分析与支护优化研究及工程应用”荣获2005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15
代表性科研项目:
1)国家重大仪器设备专项子课题:用于揭示煤与瓦斯突出机理与规律的模拟试验仪器(51427804),2015.01-2019.12,负责人
2)国家基金青年项目:深部复杂应力条件下巷道围岩分区破裂化机理研究(50904043),2010.01-2012.12,负责人
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高地应力条件下围岩破裂模式及机理的试验研究(20080431200),2007.8-2009.7,负责人
4)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深部巷道围岩破裂机理及支护对策研究,2008.1-2009.12,负责人
5)安徽省博士后研究人员科研项目:深部巷道围岩分区破裂发生机理及支护方法试验研究,2012.8-2014.5,负责人
6)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深部高地应力大变形软弱破碎围岩柔性支护方法技术研究,2012.01-2014.12,负责人
7)国家973子课题:深部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群无煤柱开采卸压瓦斯抽采理论(2010CB735506),2011.12-2014.12,学术骨干
8)国家973子课题:煤与瓦斯突出灾害模拟和预警模型研究(2012CB724206),2011.12-2014.12,学术骨干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拉压应力状态下含充填断续节理岩体三维裂隙扩展及锚杆加固机理研究(40872203),2009.01-2011.12,学术骨干
10)淮南矿业集团:淮南矿区深部岩体力学特性与巷道支护对策研究,2006.12-2009.12,负责人
11)淮南矿业集团:深部巷道破坏机理试验研究,2006.12-2009.12,负责人
12)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深部巷道围岩破裂机理与支护对策研究,2008.08-2012.02,负责人
13)淮南矿业集团:低透气性煤层煤与瓦斯突出机理模拟试验系统研究,2009.07-2012.03,负责人
14)淮南矿业集团: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模拟试验系统研究,2009.07-2012.03,负责人
15)淮南矿业集团:深部围岩破坏机理及支护技术研究,2012.03-2015.5,负责人
16)马兰基地:大型地下工程模型试验装置及仪器系统研制,2008.12-2010.08,负责人
17)中科院武汉岩土所:大型岩土工程模型试验机技术开发,2008.10-2009.06,负责人
18)石家庄铁道大学:YTLH-岩土联合模型试验装置系统研发,2011.01-2013.12,负责人
19)武汉大学:深部工程围岩变形破裂与锚固注浆支护机理模拟试验系统研发,2013.10-2015.12,负责人
20)山东科技大学:真三轴高地应力地下工程模拟试验系统,2014.11-2015.10,负责人
21)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多夹层盐穴造腔模拟与形态控制实验装置,2011.02-2012.12,负责人
22)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盐穴储库全周期注采运行监测与评估实验装置研发,2012.12-2015.10,负责人
23)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深部高地应力采矿工程多功能相似模拟试验系统,2014.06-2014.12,负责人
24)福建船政交通学院:超高地应力大三轴模拟实验装置,2008.01-2010.12,负责人
代表性论文:
1)深部隧洞开挖动态卸载围岩响应特征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15, 36(5):1-7 (EI),第一作者
2)含瓦斯煤相似材料研制及其突出试验应用[J].岩土力学,2014.11 (EI) ,第一作者
3)盐穴造腔模拟与形态控制试验装置研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33(5):921-928(EI),第一作者
4)深部岩巷分区破裂围岩稳定性控制方法及应用[J]. 岩土力学.2014,35(7):1957-1963 (EI),第一作者
5)轨枕路基疲劳试验机加载反力架设计与优化[J].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 43(5):80-86,通讯作者
6)深部厚煤层顺槽围岩破坏机制及支护优化研究.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2,29(5):631-636(EI),第一作者
7)模型试验柔性均布压力加载系统研制及其应用. 岩土力学,2012,33(7):1945-1950(EI),第一作者
8)煤层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裂隙演化规律研究.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41(3):142-147
9)大型地下洞室群开挖损伤分析与支护参数优化. 岩土力学.2011,32(5):1568-1574 (EI) ,第一作者
10)偏压分岔隧道施工过程损伤破坏分析与优化研究.岩土力学,2009,30(6):1705-1710(EI),第一作者
11)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新技术研究进展及工程应用.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28(增1):2765-2771(EI),第一作者
12)分岔隧道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超载安全度研究. 岩土力学,2008,29(9):2521-2526(EI),第一作者
13)连拱隧道中墙稳定性分析及合理宽度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 2009,26(4):103-108,第一作者
14)深部巷道围岩分区破裂化现象现场监测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27(8):1545-1553(EI),通讯作者
15)隧道中墙承载模型与稳定性判据研究及其应用[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38(5): 14-18,第一作者
16)分岔式隧道稳定性分析及施工优化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3):447-457(EI),通讯作者
17)施工爆破对确定海底隧道最小岩石覆盖厚度的影响研究. 岩土力学,2006,27(增):290-295(EI) ,第一作者
18)新型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相似材料的研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9):1842-1847(EI),第一作者
代表性国家发明专利与软件著作权:
1)激光视频实时微距测试系统,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013SR056357);排名第1
2)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用复合式超薄柔性均布压力加载装置,国家发明专利(201010589504.3);排名第1
3)用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柔性均布压力加载装置,国家发明专利(201010589467.6);排名第1
4)大型岩土工程三维模型试验系统,国家发明专利(201110038876.1);排名第1
5)大型组合式动静多功能岩土工程模拟试验装置,国家发明专利(201110038852.6);排名第1
6)深部围岩锚固性能多功能试验机,国家发明专利(201210108853.8)排名第1
7)高地应力柔性加载瞬间卸载试验装置及方法,国家发明专利(201310331903.3);排名第2
8)深部巷道围岩分区破裂现场探测系统和探测方法,国家发明专利(201310320553.0);排名第2
9)深部巷道围岩分区破裂的锚注一体化支护方法,国家发明专利(201210488656.3)排名第1
10)适用于模型试验的自动化微型采煤系统,国家发明专利(201210476594.4)排名第1
11)一种适用模型试验的可视化微型隧洞掘进系统,国家发明专利(201210559637.5)排名第1
12)大型自由组合榀式高地应力地下工程模型试验装置,国家发明专利(201110039078.0);排名第2
13)用于模型试验的煤体瓦斯气体面式充填装置,国家发明专利(201210227229.X);排名第2
14)一种含瓦斯煤相似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国家发明专利(201410752192.1);排名第1
15)真三轴煤与瓦斯吸附解吸和突出试验装置系统及试验方法,国家发明专利(201410748045.7);排名第1
16)一种恒容含瓦斯煤气固耦合物理力学参数试验装置及方法,国家发明专利(201510055670.8);排名第1
17)一种双向多角度智能翻转模型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国家发明专利(201510056031.3);排名第1
18)多路光栅尺信号采集测量系统,国家发明专利(201310331255.1);排名第1
19)适用于模型试验的多路高精度液压加卸载伺服控制系统,国家发明专利(201210108738.0)排名第1
20)千吨模块化组合式可调自反力台架装置,国家发明专利(201110039077.6);排名第1
21)半刚性异形梁锚索桁架巷道支护系统,国家发明专利(201120124970.4)排名第3
22)让压型异形梁锚索桁架巷道支护系统,国家发明专利(201120125024.1)排名第3
23)多夹层盐穴造腔可视化物理模拟与形态控制实验装置,国家发明专利(201210146792.4);排名第4
联系方法:
? 通讯地址: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岩土中心 邮编:250061
? 联系电话:0531-88399182;15653105508 E-mail: whp@sdu.edu.cn
自主研制的岩土工程物理模拟试验系统:

